找到相关内容7169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慧长老访谈录

    当时的情况下,有某些负面的效果,这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社会处在转型之下,消灭剥削,大家都要自食其力,和尚也有一双手,也可以自己劳动供自己吃饭的。这也跟道信禅师当年那样的生活环境很相似,譬如五百人在...

    今朝录音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079418.html
  • 本教文化

    善男信女们对传统宗教的依恋之情。吐蕃王朝建立后,它的国家体制,事实上仍然处在部落联盟阶段,维系部落联盟的纽带是雍忠本教。有鉴于此,松赞干布对本教继续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政策,给予其很高和合法的地位,以避免...

    庄春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3079495.html
  • 融合与交流——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

    形式的产生,具体地说明了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中创造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形象,乃是不可避免的。   (2)表现能力的提高——域外美术的传来,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其积极作用不是在形象的因袭方面,主要的是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4079507.html
  •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下)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下)   李雪涛(德国波恩大学漠学系讲师)   二、佛教寺院建筑   在传教士们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关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描述。寺院,作为传教士们来中国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在以后的传教中,他们也多次跟僧人们接触,自然是不可避免地同寺院打交道。他们对中国寺院的描述,形成了当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佛教认识的一部分,而在当时欧洲的学者们大都是透过传教士们的书信和著作来...

    李雪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23079528.html
  • 慈航大师《禅宗胜义》导读

    说,这个问题是根本不能回答的。答所非问,是故意超出两边,不着一边是避免落人两边。   由上可见,五宗七家禅学重禅风,即禅行,强调成佛之方法。中国禅到慧能、神会,虽日已是成熟形态,主要是禅理;此到宗密...

    高令印 刘梓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4079622.html
  • “详考其理,各擅宗涂”——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

    ?还是依然难以避免陷入宗见而不免厚此薄彼?笔者即以此一问题出发,欲通盘探索玄奘所面对的异学,及其面对异学时的基本态度与处理方法。   异学,可单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哲学,也可更广义地把自学派以外的...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5579872.html
  • 社会转型期藏传佛教信仰的变迁

    代人区别于上一代人的明显特征。并且由于这一代人正值壮年时期,他们处于藏族社会的中坚地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向藏族全社会辐射,以致影响到全社会的宗教信仰观念逐渐趋于弱化和淡化。  3、僧侣世俗化的生活...

    马晓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3280615.html
  •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古代修复简论

    久远,最早的距今1600多年,最晚的也有1000多年,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破损严重,各藏家为了永久地保存与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原件受损,一般采取限制阅览的措施,这就造成了研究与保护之间的...

    林世田 萨仁高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980773.html
  •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主义还不够,必须采取多元主义,才能避免迫害异端与宗教间的纷争。东方的智慧传统,如印度教、佛教、道教与儒家却是包容主义的传统,负面的包袱或者是轻一点。但包容主义惯作“判教”的措施,纡尊的架势还是未能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780788.html
  • 《禅宗与心理分析》禅中的自我

    人在何处?”   和尚立刻大叫,“大人!”   知事回答说:“在此,贵僧!”   “他在那里?”   和尚就是这样回答了问题。   科学家们,包括神学家与哲学家,喜欢客观而避免主观,不论...

    铃木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14780893.html